據《科技日報》22日報道,兩臺機器人分別控制雙層托盤,讓其不斷地傾斜、轉動,另一臺機器人控制機械臂在托盤上十個障礙物間不停地穿行而不受阻礙。這段工業機器人演示視頻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這可是人家2009年的技術,我們現在也無法做到”,資深機器人從業者馬龍感慨地說。
想要完成如此復雜的動作,工業機器人的大腦——核心控制器必須足夠聰明。但由于沒有掌握核心算法,國產工業機器人“大腦”還不夠聰明,穩定性、故障率、易用性等關鍵指標遠不如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發那科、ABB、安川、庫卡(以下簡稱“四大家族”)的產品。
據統計,我國已經連續5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機器人應用市場,但高端機器人仍然依賴于進口。核心算法的差距,是國產工業機器人向高端制造邁進的攔路虎。

算法欠賬多 國產“大腦”愛出錯
作為工業級產品,衡量機器人優劣主要有兩個標準:穩定性和精確性。核心控制器是影響穩定性的關鍵部件,有著工業機器人“大腦”之稱。而軟件相當于語言,把“大腦”的想法傳遞出去。
要講好這門“語言”,需要底層核心算法。“四大家族”可以出售伺服系統、減速器、編碼器等關鍵部件,但對核心算法一直秘而不宣,絕不外泄。